【Showcase 2019: Stay Hungry Stay Humble】
名著選段展演專訪系列

魏灝麟 Hollis:《大建築師》The Master Builder 導演

魏灝麟(Hollis),全職舞台劇導演及演員,Drama Lab成員。

受傷的戀者

Hollis自十歲起便被安排到英國升學,當時去到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全校只有他一名華人。他英文不好,朋友不多,感覺很孤單,很想被人接納。有次他見到校內海報,招募成員參與全校一同製作的戲劇演出。在戲劇的群體,他獲得很強烈被接納的感覺,就像找到一個家一樣。Hollis在英國完成中學後回到香港,因為文化背景和溝通習慣不同,與香港人有隔膜:「我是香港人,諷刺的是,我和香港人disconnect了,我永遠在外來的地方,永遠想被別人接受,就不斷找方法被接受。」於是他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就讀期間參與劇社,希望可以尋回一個家,尋回與香港人的連繫。

自此,Hollis開始醉心研究戲劇,中大畢業後,更再到香港演藝學院進修。Hollis看見香港社會現在有很多變化,在很多事情上,人們的溝通有很大問題,人與人之間也沒有認知。他最希望透過戲劇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戲劇製造一個環境,讓大家一起做好一件事。戲劇沒有特定規則,有一個embrace的特色。要重建人和人的connection,戲劇是否一個好的工具?」

戲劇製造一個環境,讓大家一起做好一件事。

Hollis笑說,自己很享受由排戲到演出的過程,現在他帶領青少年排戲,他更享受與他們一起準備演出的過程:「青少年是眾多年紀的人中有最多可能性的一群,亦是最脆弱的一群。我和他們一起思考,當社會價值與自己的價值不斷拉扯,自己的位置在哪裏?」 Hollis 所導演的作品《大建築師》,出自編劇易卜生,易卜生的劇本向來具有社會性,批判北歐中產社會的成見,希望打破既有的僵化的規範 ,並質問人的價值是甚麼, Hollis 亦反問演員:「你真的願意隨波逐流接受現在的生活? 你是否真的願意做現在的工作做一輩子?人生是否有其他的可能性?最低限度令他們知道自己可以做甚麼,有甚麼可能性。」

Hollis自己的成長經歷中,尋找被肯定和被接納的方法,並在戲劇中找到;到現在他做導演或導師時,亦希望戲劇可以協助演員和學生覺醒,發掘自己的可能性,以同理心接納和包容其他人:「我想製造理想的環境,因為這個世界並不是這樣,其實真的是mission impossible!」他希望將來
成立自己的劇團,做編作劇,可以用社會議題切入:「很多青少年害怕失敗,想方法去避開。其實失敗是成長的一部份,為何不去嘗試呢?編作(devising)就是要去嘗試不同的可能性,學習失敗。當他們和年輕時明白了一些事,到長大了,看事情的角度也會廣濶很多。」他希望戲劇可以令人對人、對事、對自己都有不同。

Hollis 導演的劇目《大建築師》詳情請瀏覽  https://www.drama-lab.org/showcase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