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表演時的主要目標是行動的執行。而次要目標,則是替每作行動找尋動機。這過程稱之爲「合理化」(justification),這是在我們持續檢驗各種行動之前必須深入探討的主題。
「合理化」不在台詞之間而是在自我內裡。合理化的選擇必須能來激你並幫助你體驗行動與情感。如果過程中你毫無感覺,那你的選擇京是錯誤的,它無法讓你暖身,讓你被激發。你的選擇必須能喚醒你,后動你。
好好「選購」自己的合理化,是你表演技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行動size的大小取決於合理化之選擇。使所有行動偉大且重要是你自責任。
這樣的過程會讓你成長。因表演而成長的程度比透過真實生活成長來得多了。戲劇裡的思維想法會使你茁壯。
只要演員還在台上,合理化就會永存於心。替自己在台上的所有作為找到合理的原因,能讓你的表演保持眞實。合理化,以及工作中具有創意的那部分,是你在劇場裡持續前行的生命泉源。
合理化有兩種:立即的 (instant)與內在的(inner)。立即的合理化提供你即刻行動的理由,這能消除表演中很抽象的那部分。如果我愛你,我會做什麼?我和你一起唱歌一起跳舞,我替你披上外套,我買花送你。
將情感具體化是戲劇表演的關鍵。具體化或合理化的內容越細節越好。如果你的舞台行動中會用到某個籃子,那觀眾會想知道籃子有多重,裡面裝什麼,它屬於誰,為什麼它會被放在櫃子上。
你為何要打開窗戶?讓新鮮空氣流通一下,是立即合理化的一個好例子。要看看是什麼東西在外面發出了那麼突然的撞擊聲,則是另一個。你為何要關上窗戶?不讓蒼蠅飛進來,是立即的合理化,而阻止因爲風吹動造成窗簾扇葉震動的噪音則是另一種可能。
立即的合理化幫助了即刻的需求衝動。它回答了之前所提的「是誰、在哪、何事、何時、為何」的問句系列中的「爲何」部分。
為什麼你要關上更衣室的門?因爲我要換衣服。門框上的樞紐在嘎嘎作響,我需要找到門擋讓門可以保持開啟。我想穿上新衣服驚豔一下大家。外頭排練音樂太大聲了。以上都是合理關上門的即刻理由。雖不深遠但都堪用。
立即的合理化不能過於深入。你不能說我要關門因爲走廊上有個我不想看到的演員在那裡。這叫做虛構上的虛構。一個我們根本不認識也無須認識的人被帶入故事裡。那會讓合理化不再合理。
誰能列出三個「我需要一杯水」的原因?
珍妮佛:「我吃維他命要配水。」史:「很好。」
安:「我要漱口。」史:「很好。」
羅伯特:「我渴了。」
史:「我知道它聽起來似乎很對,但這答案不夠好。爲什麼『口渴』不是好的合理化選擇?因為它太主觀了。它是一種狀態。你要找的是能讓你行動的合理性:我需要洗掉嘴裡剛剛喝的那杯飲料的味道。/我要一杯水洗掉洋裝上的汙漬。/我要吞止痛藥必須配水喝。」立即的合理化須避免主觀性的理由。我爲什麼要敲打桌子?我給你幾個合理化的例子,你告訴我哪個不成立:試圖引起注意;殺死一隻蟑螂;因為我很生氣。
應該不難猜吧?你的生氣是從你的體內製造出來的。情緒不能是即刻合理化的來源。它必須來自於現狀,來自於可立刻執行之事物。
你爲什麼要打開抽屜。拿隻筆;拿我的鑰匙;找郵票要寄信;看抽屜把手修好了沒。每個合理化都有自己的邏輯,而每個邏輯都能自我延續。譬如拿筆跟紙讓我可以寫信;拿我的鑰匙出來能鎖上辦公桌抽屜,我就可以下班了。
不管再怎麼無聊的日常生活行動都必須持續地被合理化。它是喚醒你行為與感受的源頭。
想像一下位在我們正前方的空間是個有很多樹跟一個水池的花園。想三件你能在這空間裡做的事,並替每件事找到合理化原因。練習立即的合理化,你只能使用眼前的事物。
「我要爬上一棵樹。」這是個描述行動卻沒有行動目標的宣示,不夠完整。它沒有提供緣由。「我要爬上一棵樹,因爲我要摘蘋果。」合理性就出現了。
有些學生會情不自禁地延伸爬樹的原因:「我爬樹要摘蘋果給我朋友吃。」把朋友帶進畫面根本沒有必要。朋友不屬於這裡。這是在虛構上徒增虛構。
為了達成立即合理化的目的,你只能活用近在眼前的事物。你可以說:「我要爬上樹摘下一顆已成熟的多汁蘋果。」這樣一來,蘋果開始延續花園的生命力了。摘蘋果給你朋友吃只不過是個虛假情節的置入罷了。
現在試試能在花園的水池邊發生的行動。你為何要把手伸入池裡?很簡單的回應是,試試水溫。延續此邏輯,你繼續發掘在眼前情況中其他可做之事。你爲什麼要擦手?簡單的答案是,我手溼了。稍微複雜一點但仍可接受的是,因為水有點黏黏滑滑的。
你的右手為什麼要向下伸?不是要拿火柴,那不是你現在需要的也不在你設定的邏輯內。而是伸手去拿等會兒你晒太陽會需要的東西,譬如太陽眼鏡或防晒乳。持續沿著當下情況的邏輯走。
行動不需要過度鋪陳。例如:你移動到樹下不是為了「躲避水池反射的刺眼光線」,這太華麗了—是另一個替行動徒增虛假的例子,亦非為立即的合理化。
你把毛衣脫掉因為你很熱,但不是「讓你感到舒服」。你不能說「我覺得很熱」,說「我的上衣黏著我的身體,我得去換掉它然後洗個澡」。避免使用諸如「舒服」、「方便」、「刺眼的」、「美麗的」等字眼。它們會帶你遠離因慾望衝動而生的行爲途徑。
如果你話太多,就做不夠,而你不做的話,你就無法立即合理化自己的行動。
合理化可以合乎邏輯,可以普通,也可以很有創意、很特別。例如:你在街上幫助某人,因為他是視障而其他人都視而不見,就是個特的合理化。
你給出合理化選擇的答案必須擁有你無條件的堅定信念。每個合理化均須通過你想像力的洗禮才會具有私人化的獨特性,也因此讓觀眾覺得更生動有趣。
你為何要讀這本書?因爲它的主題是我正在唸的人類學。更好的理由是,因為它闡述了表演技巧,我正在學表演。你為什麼要修那張椅子?因為它是古董,我修好了可以把它送給博物館。
為什麼你要把鞋子脫掉?你可以說,因為鞋子很緊。但更有趣的答案可以是,因為我需要讓有關節炎的腳趾們血液循環一下。
合理化的選擇必須讓你能立即反應。你得相信自己說出口的話。透過合理化讓台詞有生命的演員能在戲劇圈裡眞正占有一席之地。無法運用想像力的演員則完全沒任何貢獻。
合理化有程度分別—輕而明,深而暗,或居於兩者之間。諸如紐約寶利街上的冬日,或阿爾卑斯山上的雪崩等,是深暗質感的合理化。它暗示著某種威脅性。可以透過細節的添增以加強其特質:雪崩之後你要用毛毯或毛巾保暖身體;你得穿越滿布落樹殘枝的道路才能抵達醫院。
額外細節的增加與激發,能影響演員的情緒。其程度則根據情況而有所不同。有立即的合理化作爲後盾的行動,能減輕演員求助不具體與不可靠的感受之壓力。人,不會「演」,他們只是經驗著某件事物,經驗了某個時刻,再接著經驗著下個時刻的到來。合理化能力就是你的天賦能力,不要去自己能力不可及之處。
我想請你們其中一人上台練習,坐在舞台邊緣。謝謝。
史:「安德魯,你爲什麼要坐在舞台邊緣?」
安:「我坐在這兒,因爲我想獲得更良好的舞台視野(pet-
spective) • 1
史:「不要用什麼虛假的高級字眼『視野』,只需要很簡單的
說,我坐這裡因為我想看到舞台。」
當你說「我想獲得更良好的舞台視野」時,這些字眼並未啟發你,使你興奮或發熱。你必須也讓我見你所見。當你選擇冰冷又有距離的字詞時,我無法感同身受。
表演中物理的、可以實行的動作才是重點。如果讀報時你讀到喜歡的東西,把它撕下來。撕的動作傳遞了某種訊息給觀眾。
如果演員無法具體化「保護自己」這個行動,我們很可能看到他在「演」,在玩弄情緒氛圍。我們看到他在「演」保護自己的感覺,而沒有做出任何拿起某封重要信件、藏起鑰匙、確定光源充足可以看見一切的行為⋯那我們可以大概感覺到這齣戲的氛圍而非其生命。在舞台上,我們應永遠慶祝戲劇被活出生命的時刻。
永遠都要將「自我」排除在外。對自己說:我不重要;世界很重要。如果我很美,我的行動不是因為我的外貌而重要。重點不在於我美好或是苦痛的那一面,重點在我的作爲。
在生活中跟在舞台上一樣,衡量自我價值跟成功祕訣的,是一個人的作爲而非其人。其餘的都是作秀,傲慢,虛榮。
讓我再問一個問題,請給出立即的合理化回應。你爲什麼要抱怨早上出門的事?
珍:「因為電梯要到七樓來要等十分鐘,然後我很討厭自己要
走七層樓的樓梯才能出去。」
史:「很好喔,珍。這合理化正確有力,但它隱藏著一點危
當你使用第一人稱或諸如「愛」、「討厭」這種高情緒的字眼時,合理性會更強烈。只是你必須爲使用「我」這麼強烈的字眼付出代價。你為自己的合理化提高了賭注,需要投入更大心力。
好,再一個問題,這次我要多幾個人的立即合理化回答。爲什麼布萊德要幫助某個人過馬路?
珍妮佛:「布萊德喜歡幫助他人。」
史:「儘量避免使用『幫助』、『感覺』、『喜歡』、『關愛」等用詞,除非它擁有很強烈的合理性。最好利用當下的情境、地點還有你能眞正看見之事物。你看不到『布萊德喜歡幫助他人」,我們比較想知道他做了什麼事。」
安德魯:「因為除了他以外四下無人。」史:「這還是沒什麼幫助。」
安:「他幫那個人過馬路,因為他想起了自己的媽媽。」羅伯特:「他幫那位女士過馬路,因為那位女士邀請他到自家
參加派對。」
史:「以上所有答案都是虛假情節,是對無法得知之過往歷史的假設。它們都迴避了具體化和視覺化行動。你們為什麼要逃避可控而選擇不可控之事物?你們的回答既虛假又像新聞播報。更有效的相反答案應該是『他之所以幫忙那個人過馬路,是因爲他看到對方年事已高,一拐一拐地拖著沉重的步伐與背包前行著。』」
你為何要擺設餐桌?如果我說「因爲我男朋友要來」,就削弱了行動與其合理性。它沒有「門鈴響了,但我桌子還沒擺好!」的那種激動。或是「電話響了,我知道是我媽,我得跟她說我餐桌還沒擺好。」電話鈴響催促我行動。
不管在哪種情況下,情境均生動且直接,替佈置餐桌的行為提供了
自發的緣由。
史:「安德魯,你為什麼要關燈?」安德魯:「因爲我累了。」
史:「那是虛假的回應。再試一次。」安德魯:「這是給我女友的驚喜派對。」
史:「好多了,但它可以更令人興奮一點:「關燈議房裡先沒
有光吧!這可是個驚喜派對。』」
換句話說,就是讓行動變得可行,但別走到自己的才能跟不上的境界。這裡有多少人會演奏樂器?(許多學生舉手。)
那你就知道樂器有音階:C、D、E、F。那你為什麼會想演奏沒音嗜的樂器?如果你不知道半音或十二音列是什麼,你爲何要堅持嘗試彈獒它?
立即的合理化是啟動引擎的原動力。要讓它繼續運轉,你必須具有內在的合理化。「立即的合理化」不會影響我的內裡,但「內在合理化」就會,它激發我並使我行動。「內在合理化」是演員對劇作家的台詞所能賦予的貢獻。
在台詞內涵的層面上來說,「內在合理化」的重點不在與對象之關係上,而是與爲何如此用它又為何那樣完成行動更有關聯。
「為何」(why)是屬於個人的,屬於演員自己的。作者給了你故事和角色大綱,但把戲寫出來的是作為演員的你。當我對一個人說:
「你應該放慢腳步。」我真正想說的心裡話是:「你太焦躁了。」
假設一個場景發生在醫院的走廊上。劇中醫師問護士「妳給病人吃藥了嗎?」她回答「沒有。」但她的回答比僅僅回報事實來得更有力,因爲她內在的合理原因是病人已停止呼吸。
在一家餐廳裡,一個男人問一個女人飲料要不要加糖。她說「不用了,謝謝。」回答充滿說服力,因爲她內在合理化自己患有糖尿病。
在課堂上,我可以告訴和我一樣穿著黑色連身裙的助理珀兒「請妳不要穿黑色來上班。」這是我唯一的台詞。但我真正想說的內心獨白是:「我不想學生們看到老師們總是穿著一身黑,滿喪氣的。」
我跟珀兒說這個內在理由,但它隱藏在文字後,你必須讓觀眾理解解隱合在文字背後的緣由。我可以對你們其中一人說:「妳不要再穿百褶裙了。」眞正的原因是,如果眞的想成爲一名演員,應該習慣穿著不同風格的服裝。
或者,我會說:「如果妳把頭髮紮成辮子會更好。」我內心的理由是:「頭髮編成辮子會讓妳想起另一個時期的風格,這能反向提供妳扮演這個角色時所需要的寧靜感。」
如果我說:「珍妮佛,妳不要再做筆記了。」我的意思是:「妳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寫筆記上,反而忽略了課堂正在發生的教學。這是一種小女學生的習慣,我要妳停止這習慣。」
演員之貢獻不是作者提供的。演員的獨白就是內在的合理化。合理化是演員的持續過程。你心裡想的和實際說出的話,當然截然不同。我可能會對學生說「你好嗎?你上課出席率很高呢!眞好。」但我心裡想的是「他野心眞大。他上課總愛舉手。我覺得他很無趣。」
演員必須不停地找尋合理性。一個人在合理化自己與演出夥伴、場景環境和道具物件的關係過程中,內在運轉的馬達動能就永不停歇。若停止合理化,人的內在會死寂,台上就會出現毫無生命的空白缺口。
我可能會對一個演員說「我想找個時間和你談談。」就這樣。但我的內心獨白是「我看你有獨來獨往的習慣。這會孤立你,好像你在自身周圍放上不讓人靠近的冰桂。我想打破那些冰柱。」內在合理化的深度無限。安,請上台。
史:「妳有自己家人的照片嗎?」安:「有。」
史:「妳認爲自己很現代嗎?」安:「不,我一點也不現代。」史:「我有很常跟妳聊天嗎?」安:「在個人層面上,並沒有。」
史:「好的,我跟妳分享一下我的想法。我問第一個問題是因爲妳好像對傳統服裝穿著比較有感覺,感覺妳受到了另一個世代的影響。我問第二個問題的時候,心裡想的是妳看起來像一幅老式的圖畫。這不算是種恭維,因爲我覺得穿著另一個時代的毛衣會自我混淆。如你們所見,我現在的想法越走越深了。對於最後一個問題,我想『妳沒有讓自己真的成爲演員,妳還沒有加入演員的行列。妳表現得像個來造訪的客人,妳還沒用演員之姿與他人接觸交流。這就是為什麼我還沒有和妳聊過的原因。』」
這些問題的答案也必須內在合理化過。如果妳直截了當地回答,妳就會成為一個無聊的女演員。
問題「你住在家裡嗎?」的答案,可以用不同方式、不同語調和不同意義的深淺來回答。成功的演員回答時,會體驗到讓他無法住在家中的經驗。透過自己的答案,他知道了自己離家的原因。
藉由對話語的貢獻,你會喚醒自身。只是簡單地重複事實,對情況毫無助益。合理化讓事實變成經驗。每個人合理化的程度高低會根據自身才華能力,合理化就是一種才能。
如果你不替自己的行動找尋合理性,你就會被抓到你在「演」。莎士比亞的每一句台詞都告訴了你該做之事。現代戲劇則留給你填空,你若沒有足夠的即時和內在合理性,它就是空洞虛有。
你不能因為觀眾希望在台上看到外表和行為與自己或他們的阿姨或堂兄一樣的人,而被抓到你在現代戲劇中「演」。在1860年以前的戲裡沒有像你這樣的人,說話方式也不同,他們說著韻文,外表穿著非常貴族或上流,外觀上很容易與你區分開來。
你屬於1860年後的民主世界。在這樣的世界裡,你的外表與聲音需要一種質樸的審美觀和風格才不致矯揉造作。如果你不再「演」而是專注在做某事上,那做的過程將不再虛假。在合理化所做之事時,你能避免自己淪於「表明」——這是現代表演中最重要的—絕不流於淺層的「表明」。
想像一下當你感受到這些情緒的情況下做了什麼事:我很開心,我很生氣,我相當滿意。
用十種不同的方式在暗而深的層面上合理化這句話:「他知道了會很高興的。」
給自己閱讀、穿衣、去市中心的十個內在合理化原因。
給出五個在劇院裡、故事中、地鐵上抱怨的理由。
一個女人進入雜貨店。想像一下她會買什麼又為什麼。
準備回答以下關於一個籃子的各種問題:它是哪種籃子?有多重?裡面裝什麼?這是誰的?它爲什麼在櫃子上?
擺出一個姿勢。除了這姿勢所需使用的肌肉外,放鬆其他所有肌肉。合理化這個姿勢的緣由。譬如說,你舉起手。為什麼?在晒衣服,或防止籃子掉下來。
選四個姿勢,合理化每個姿勢,再找到連結這四個姿態的合理性。例如:(1)舉起你的右手;(2)把手放在額頭上;(3)把你的左手放在你的口袋裡。理由是:(1)讓聽眾安靜下來;(2)回想著演講的內容;以及(3)搜索你的筆記。
最後,這裡有幾句台詞。兩人一組,排練後呈現給我們看。這些台詞表面上看來沒有多大意義。你的工作就是給它們內在的合理性。讓它們既合邏輯又吸睛。